北斗三代短报文,G-MOUSE,GPS北斗天线,联创星,GPS模块,GPS北斗芯片,GPS导航模块,北斗一代模块,北斗导航芯片
北斗三号最大的功能特色就是短报文的功能(可以实现1500字以及图片传输)、以及位置通报功能!他可以把导航和通讯更好地结合起来的智慧成果!2020年北斗三号完成了全球组网,而且正式开始投入了使用,也就真正实现了打造独立自主的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。
短文播报功能到底是怎么实现的,GPS以及很多的定位卫星实现起来为何这么困难,我们先来看一段专业的解答:
在3万多公里的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发射两颗卫星,再加上高度仪,形成较粗略的定位。 简单地说,定位卫星的轨道越低,其精度就越准。进入到北斗二代和三代之后。我们有30颗运动中轨道的卫星跟美国GPS的功能相同。定位能力追上来了,同时又保留和增加到五颗赤道静止轨道卫星,延续和增强了北斗一代的通信功能。其实我国之所以要发展北斗导航,关键在于GPS限制了民用定位的精度,高精度定位只有美国军方才能使用,而且我们也不可能把军用定位寄托在别人身上。北斗短文播报是通过卫星实现数据传输,因此可以认为没有信号范围的限制。对于那些常年活动在无公网信号地区的人们,如船员、海上勘探人员、旅游等群体,北斗短文功能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对于北斗卫星的短文播报功能,据说在2008的时候,那个时候短文播报就能实现,只是智能发布150个字,在汶川地震救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因为地址之后通讯阻断,卫星通讯成为了唯一的方式!
这就得益于北斗的卫星导航系统重要作用了:
1994年到2003年我国完成了北斗一号的系统完成,这个时候北斗仅仅是为中国区域提供服务。而且很多的技术都是引进的技术,还不具备完全的独立自主化,而且在很多功能上来说也并没有那么的发达,仅仅是体用了定位、授权时间、广域差分和短文通讯服务,最开始也就是150个字。当时组成了组成的一号系统也就是仅仅是3颗卫星。
所以北斗短文播报在一些特殊场景下,以及困难的救援环境下,很难语音发出声音,而通过图文的方式传送信息是最有效的,那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了,而且本身文字占据的传送信号通道小一点,相比较语音肯定更久利于传播!